回應小狐狸所發表的安全快門,再次提醒大家安全快門等於 1/焦段(mm) , 這個焦段是換算回135底片的焦段,例如APS的 DSLR 須乘以1.5(NIKON) 1.6(CANON),而一般小DC因為CCD或是CMOS大小不一,所以不一定,但一般的三倍光學變焦就是35mm~105mm; 五倍就是35~175mm,自己翻一下說明書就知道。

   但是今天要談的是,防手震級數,現代的人買數位相機好像沒有防手震就活不下去,不知道是得到帕金森症還是甲狀腺亢進?以前的年代沒有防手震還不是一樣照拍?防手震的定義是 : 可以讓拍攝者,使用低於安全快門的速度,拍出清晰的照片就是說今天我用50mm的焦段拍照,但是因為光圈不夠大,所以快門必須降至1/30秒甚至1/15秒,理論上照出來的相片會因晃動而模糊不請,但是現今的技術,可以利用陀螺儀(鏡頭防手震)或是感光元件位移(機身防手震)來降低手震情形,另外早期防手震是利用相機提升ISO來增加快門速度,但是相片顆粒會變粗,所以現在幾乎都沒有使用此方法。

   安全快門的級數判定,是利用安全快門乘以2的次方,比如說一級防手震,便是將安全快門乘以2的一次方,50mm的焦段若具有一級防手震,本來安全快門是1/50秒,便可以容忍至1/25秒的快門,若為二級防手震便可以容忍至1/12.5秒,三級就是1/6.25秒,一般DC或是SONY PENTAX的數位單眼的機身防手震約為2~3級,現在有些鏡頭號稱可以做到四級防手震,也就是說長焦段鏡頭如200mm,僅需要1/12.5秒的快門便可以拍攝出清晰的照片,但到底如何需要測試才知道,大家可以回家自行測試自己的相機或是鏡頭,因為常有規格灌水的情況產生。

   另外,防手震不是萬能,因為雖然可以降低安全快門,但被攝物體若是在移動中,若快門低於1/60秒根本照不出來(一般移動基本上約需要1/125秒,跑步跳舞須到1/250秒),所謂防手震不能防人震(偶還防車震哩),請大家注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npho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